返回 顶部

养老业“少帅”创建学院矢志养老改革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3-06-28
字号: [小] [大]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23-06-28


▲“85后”奚晓昕高擎“学院式养老”旗帜,备受瞩目。摄影/周晓

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变老,是人人会遇到的问题。如何妥放“老境”,人类从未停止过探寻。

时至今日,市场化养老模式已然纷繁。前不久,亲和谷——“学院式养老”乍现浦东宣梅镇,引众人好奇。据闻,它延续了亲和源“给至尊老人一个家”秘书服务特色,却又不满足于此,而是在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精神领域”,去发掘需求并力求给予满足。

“亲和谷”从何而来

“学院式养老”是噱头还是内涵?我去之前是抱以疑惑的。更何况,亲和谷养老社区创办人奚晓昕是一位30多岁的“85后”小伙子。他搞养老有啥能耐?起初我疑云重重。

深入实地走走,不禁恍然。亲和谷脱胎于亲和源,基因一脉相承。18年前,奚晓昕的父亲奚志勇率队规划建设中国第一个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亲和源”。彼时,社会老龄化已趋严重,政府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张床”,以应付失智失能老人之需,努力为民生托底,但追赶白发浪潮仍显力有不逮。在此形势下,生活自理的退休职工也渴望得到高品质养老服务啊,却举目四顾皆茫然,除了病房式护理院,哪里有为健康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那时,送老人去养老院裹挟悲剧色彩,甚至背负“不孝”骂名。奚志勇见到人所之未见,观念超前地创建亲和源1.0版本养老社区,力主养老注重“家文化”,养老服务也需尊重老人的自由、尊严与隐私,去养老院是搬家而绝非被抛弃等等。如此服务刷新了“一张床”式的养老即护理的观念,吸引了一批从昔日燕京、圣约翰、沪江等名校毕业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以及1949年后自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毕业的“老友圈”。其中,还有配音演员乔榛夫妇,电影艺术家牛犇、陈奇,“二战”时期战地翻译、新中国“第一代空军”、抗美援朝老兵等等。后来,奚志勇看到社会上不少老年夫妇,因一人瘫痪而另一人被“绑架”,从此失去安宁,又不失时机推出亲和源2.0版本“迎丰老年公寓”,在“家文化”基础上加入了“医养结合”内涵,让居住其间的长者获得上门医护服务,这一新增功能一举解决了家有失智失能成员的后顾之忧,也大受青睐。戏曲导演马科与影视表演艺术家童正维夫妇得知亲和源推出2.0版本社区,欣然搬入。不得不说,无论亲和体系1.0版本还是2.0版本,都是基于对老年生活形态尤其是“痛点”问题的研究,因而一经推出,广受追捧。

而亲和谷呢,是亲和体系最新服务模式,俗称3.0版本。它基于亲和源18载积淀,血脉里也传承了人文关怀和解决“痛点”问题的基因。身处商品丰富、科技发达的智能化时代,新一代老人不满足低端伺候。他们存在哪些刚需?时代之问,是亲和谷矢志破解的课题。

“亲和学院”的思考与探索

奚晓昕生于1986年,从复旦附中考入同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后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德国理工大学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毕业后在世界五百强外企、国内知名国企、中外合资企业以及知名民企多处历练,进入养老业之前在教育服务型机构创业。其间,受父辈养老思想润物细无声般地滋养,他于2020年毅然投身亲和谷创建。那年,他看到母亲退休后有过一阵“兴奋期”,学古琴、学电脑等等,不久却都偃旗息鼓,身陷“无所事事”的迷茫。他也发现,不少老人刚退休时都欢欣于从此有了“搓麻将自由”“出游自由”“海吃海喝自由”等等,但持续一段时间后都不可避免地觉得“没劲”,找不到持续的追求,开始感觉空虚无聊。

社会还普遍存在:长者有心去外面“做事”,子女却忠告“别折腾”。言下之意,“你已经老了”——这,恰恰是导致长者心态一天天衰老的精神“毒药”。如何帮助长者延缓或“抵挡”衰老过早来袭,如何帮助建立对生活的向往和应对各种“变老”的挑战?奚晓昕钻研这些问题时,发现长者世界存在无数“bug”。这些“bug”往往由一些小事儿引起。譬如,一次不愉快的自驾或公交出行,一次不顺心的网上购物,一次疲于多次排长队的看病……诸如此类,一点一点吞噬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力,迫使他们越来越“宅”,甚至走向自闭。

奚晓昕感叹:生命里的“老境”应该是美好的,是真正享受自己兴趣爱好的“第二人生”。尽管随着生理机能变化,身上可能存在这疼那痛,但现代医学高度发达,完全能帮助老人解决常见的各种不适,使得他们有心去“寻欢作乐”。在退休后十年、二十年活力期,一方面要及时帮助老人解决生理上的各种挑战,另一方面则要帮助他们建立“向往的生活”。我们永远不要低估老人对新生事物的兴趣程度。譬如,以前在机关任要职的一位“老干部”,如今在亲和谷学会玩无人机,他用“新玩意”拍的摄影作品深得老友们嘉许,不久可望举办个人摄影展了。亲和谷还有个八旬老太,曾表示“没去过西藏是个遗憾”。奚晓昕闻讯便教她使用虚拟设备“漫游”数字西藏。当老太戴上AR眼镜,连连惊呼,“这太逼真了!”

▲学府气息浓郁的亲和谷养老社区。摄影/周晓

特别的学院,特别的教与学

目前亲和谷积极构筑“家文化”“会员自治”“支持个性追求”“零服务”“鼓励热闹生活”等5大服务体系,都着眼于“解决人的精神问题”,其中重要抓手即“亲和学院”。

奚晓昕介绍,2023年入住亲和谷的长者是亲和学院“23届新生”。他现在最看重的头衔是亲和学院院长,坚持每周给长者们上课。亲和谷教学设有“生活”“好奇”“远方”“心灵”四大板块。“生活”注重介绍美食、园艺、手工制作等;“好奇”多为新潮科技应用;“远方”围绕艺术文化和旅居展开;“心灵”则聚焦信仰乃至生死观念等等。教学区设有多个教室、阅览室、运动室等等,同一时间段能开展多项课程。亲和谷力推“学院式养老”,在乎它捕捉了老年会员重要特征,即人人在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几乎都可被称“老师”,同时,在专业范畴之外却可能是个懵懂的“学生”。学院式养老,既有传统学校的“你教我学”,还有养老社区会员“角色互换”与“服务互换”。亲和体系养老社区有个985高校退休教授,是知名文史专家,被邀请去亲和大讲堂讲授《宋代开国大将》,使得老年会员兴味十足,听故事,涨知识,收获满满。还有个教授得知自己获邀讲课,兴奋得不得了,不仅精心备课,还主动提出:我一次讲不完,可以分三次讲授。在绿植、茶艺、书画、运动等方面,会员间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增进了解,建立友情。如此学院式养老包含了“大孝”和“大爱”。

一座不设毕业典礼的亲和学院,每周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他们每年将举办一次结业典礼,让长者与家人在“学院”齐聚,让孙子孙女看爷爷奶奶登台做一年学习的表演总结。这样的“学院式养老”不失为以往养老模式的再次升级迭代。养老道路千万条,舍得花时间倾力于“爱的陪伴”是根本。寓教于乐,寓爱于学,这就是亲和谷给人们的启示。

作者:萧丁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