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善养文化】全面推进养老服务

来源:长一召 发布时间:2023-01-22
字号: [小] [大]   
来源:长一召 时间:2023-01-22

        中国自古重视孝道,在农耕社会,养老与道德、血脉、宗族紧密相关,养老主要是家庭责任;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推进,土地的束缚被打破,养老已经从单纯的个人义务、家庭责任,上升到社会和谐、国家发展层面。领导指出:“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养老是一个综合体系和复杂工程,既要提供物质保障”安其寝”,更要做好精神关怀“乐其心”。

        全面推进养老服务首先要做好物质保障,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年人”这个词很难用年龄定义,但这三个字往往代表着工作机会的丧失和身体机能的下降,老年生活对外界的依赖增加。因此,做好物质保障主要体现在完善的养老模式、健全的养老金体系、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先进的养老设施等方面,这些维系衣食住行的有形力量是养老服务的基础工作,更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关键所在。2022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各地积极探索社区居家融合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看病、送菜到家等服务。这些举措为养老提供了更持久、更优质的物质保障,消除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全面推进养老服务更要提供精神关怀,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年人是为小家“筑巢”的一代人,更是为国家“铺路”的一代人,理应被善待。善待不能仅是物质供给的“赡养”,更应该是“善养”。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所说的敬老、爱老就是善养。不仅如此,时代发展赋予了善养更丰富的内涵: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尊重老年人的独立与个性,老有所为重拾尊严自信。脱贫攻坚期驻扎在边远山区的退休教师、疫情期间活跃在社区的退休医生、乡村振兴中在田间指导的老农家,这些平凡的老人依然孜孜不倦乐在其中。精神关怀不仅是关心照料,不仅是培养兴趣爱好,更是对他们的信任肯定,为他们发挥余热创造条件。养老服务的人文精神价值在老有所乐基础上,更多了一层自乐和自得。

        预计在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将达到30%,深度老龄化是对整个社会的养老体系的重大挑战,也将是养老事业发展的一次机遇。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工作要“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由此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孝德文化传承至今焕发了新的时代光彩。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