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养老服务业乱象四起:不少老人投资养老项目被骗

来源:小七小霸王 发布时间:2023-05-05
字号: [小] [大]   
来源:小七小霸王 时间:2023-05-05

        至今,65岁的桂枝(化名)回忆起两年前的那场悲剧,仍心有余悸,当时曹荣林(化名)纵身跳入桥下。湖南益阳纳诺老年公寓的倒闭导致周围的老人无法追回他们的养老金。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养老院”和“非法集资”等关键词为挑选条件,可以找到422份法律文书,涉及29个省级行政区,涉案金额近百亿元。养老服务市场的纷乱让老年人感到无奈。

毕生积攒投入养老项目后被骗

        桂枝所提到的养老院是指湖南益阳纳诺老年公寓。她从2018年底开始听说该养老公寓(又名益阳光辉颐养院)。朋友之间的口头传播,以及提前支付一笔款项可享受折扣和利息等优待政策,使她动心投资这个养老项目。

        桂枝向媒体记者表示:“他们说这叫钱生钱,比银行利息高多了,很多朋友都交了钱,我也就交了。后来工作人员还多次包车送我们到周边旅游。”于是,桂枝将自己毕生的积攒50万元继续投入到了这个养老项目中。

        然而到了2020年7月,纳诺老年公寓突然倒闭。由于涉嫌非法集资超过3.2亿元,纳诺创始人投案自首,影响了6000多名老人。养老院的倒闭让桂枝的投资化为泡影,但至今她仍不明白为何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更让桂枝难受的是,在2021年1月19日寒风中,曹荣林脱下衣服,纵身跳进了冰冷的资江。在此之前,他还曾在医院ICU喂饭给妻子。医院的催款电话还在耳边回响,但他已经拿不出救命钱了,因为他的所有积攒17万元都预交给了湖南益阳纳诺老年公寓。

        桂枝的女儿李萍(化名)告诉媒体记者:“我妈听说了此事后就常常发呆,怎么叫也没有回应。”

        有媒体查询相关法律文书发觉,许多养老机构以“高额分红利息”为诱饵,吸引老人投资。

        在已经判决的案件中,江西省老庆祥公司以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名义,承诺6.3%至9%的固定回报,非法汲取资金,向7883人汲取资金达9.4亿余元。广州市善某养老有限公司以售卖“养生卡”即养老床位使用权为名,承诺向投资人支付每年8%至15%的高收益,变相汲取公众存款,继而以“拆东补西”的方式维持其欺诈行为。

        医法汇创始人张勇律师向媒体记者表示,部分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的名义,承诺高额回报。他们以收取会员费、床位费的方式,欺诈销售“保健品”等手段,有意进行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行为,给老年人造成严峻财产损失,这一现象需要引起社会重视。

亲切业务员“感动”孤独老人

        77岁的黄国良最终决定投资顺祥养老公寓的床位,是因为业务员在带领他参观养老公寓后,将他送回家途中闯了红灯。“我心里难受,他为了送我还被罚了款。”在此之前,业务员已经数次到黄国良家打扫卫生、送水果,这些贴心服务足以打动一个孤独的老人。

        74岁的独居老人杨江告诉记者:“其实我宁愿他们一起来骗我,能给得起的小恩小惠我都情愿给,至少还情愿常常来陪我说说话。”

        张勇律师总结了养老机构的营销套路:业务员通常会误导老人,让他们相信投资养老机构既安全又有回报,让老年人毫无预防。

        张勇指出,部分违法机构采纳专业化团队运作手段,与老人建立关系,降低他们的风险意识。他们会通过送礼品等活动吸引老年人,然后工作人员负责说服老人。他们通过多种手段赢得老人的信任,然后向老人诉苦,制造亏欠感,让老人心甘情愿提供帮助。

        “还有很多养老机构宣传会员制,要求老人预付一大笔会员费。”拥有超过十年养老行业从业经历的李晓雪(化名)表示,“预付制”是养老机构诈骗的最常见诱饵。这实际上是一种风险投资,与养老服务行业的公益性本质完全背道而驰,凸显了目前备案制监管的不足。

        陈洪忠告诉记者,尽管受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经过漫长的诉讼过程,能够追回的金额通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陈洪忠强调,政府和社会应当关注空巢老人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养老服务行业的监管。对于养老机构的诈骗行为,应严厉打击,确保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证。

养老服务业乱象丛生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丁梅,经过一年的调研和走访,发觉我国养老服务行业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养老机构一般面临资金和人员紧缺的问题。

        丁梅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养老机构在环境改造、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方面加大了投入和成本。然而,受疫情影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减少,床位使用率降低,收入下滑,资金压力剧增。许多养老机构陷入亏损状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进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石松也向记者提到,养老服务业乱象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融资环境恶劣。

        黄石松说:“自2018年底取消养老机构行政许可,降低审批门槛以来,各地政府勉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行业。然而,养老服务行业投资大、见效慢、利润薄,建设和运营初期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一旦经营不善,脆弱的资金链将断裂,导致各方难以预料的严峻后果。”

        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应对机制的不完善加剧了悲剧发生的概率。张勇告诉记者:“民政部门的执法力度较弱,人员配备不足。当发生类似事件时,民政部门只能和谐其他相关机构介入。在缺乏专门法律法规指引下,民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的约束力有限,处理链条过长,许多受害人难以得到及时安置。”

        为规范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融资环境,黄石松认为,疏通融资渠道可以大幅降低养老院暴雷事件的发生概率。

        黄石松提出建议:一是完善营利性养老机构抵押融资政策,尽快出台细则,明确营利性养老机构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资产可用于抵押融资的条件,但需确保其用途不发生改变。二是勉励各类金融机构为养老服务行业开发金融产品。例如,勉励金融机构为民办养老机构提供中长期低成本专项贷款;推动进展针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性担保服务。通过完善监管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在融资创新探究方面的尝试。

        通过这些建议和改革,有望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进展,从而减少养老院暴雷事件的发生,保证老年人的利益和福祉。

尽快完善养老服务监督体系

        为幸免养老机构暴雷风险,多位专家认为,完善养老服务监督体系和支持体系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监管部门、社会和市场各有责任。

        张勇告诉媒体记者:“目前,全国范畴内并未有专门针对养老院运营以及违法行为处置的法律法规,导致各地出台的政策具有碎片性、不连贯性。”

        陈洪忠表示,在现实情况中,受害人虽然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经过漫长的诉讼,能追回的涉事金额往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张勇建议监管部门加快研究推出专门的法律法规或适用性的行政法规,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模式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突发事件应对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兜底作用,妥善安置受害者群体,幸免悲剧的进一步发生。

        陈洪忠强调,要从根源上解决养老院暴雷问题,社会各方应协同积极应对空巢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此外,建议大力倡导“法律养老”的概念,将老年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保证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法律养老”的作用。专业的养老服务监督将成为养老服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边的很多叔叔阿姨都是受害者,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过得不好。”受害者家属李萍表示,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老人们能够安度晚年。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