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浙江日报:谁在打我养老金的主意?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2-12-03
字号: [小] [大]   
来源:浙江日报 时间:2022-12-03

 执笔 / 金梁 刘俏言

        这几天,平时躺在微信列表里的银行业务员开始蠢蠢欲动,提醒你寒潮初雪记得保暖添衣。别怀疑,他大概率是要和你商量一下“养老”。

        “什么养老?怎么养?”端起泡着枸杞的保温杯,你即使不想直面这个问题,但总忍不住回上几句。随着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引发了全社会的“养老焦虑”,即便是年轻人也在所难免。

        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和地区启动,其中就包括杭州和宁波。这意味着,浙江两地的老百姓可尝到“头口水”,优先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和参与相关业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浙江很多银行开启抢人大战,只要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就派送大红包。你以为薅到了银行羊毛,却不晓得有人已打起了你养老金主意。


薅羊毛了吗?

“开户立领50元”“开户抽奖,最多拿500元红包”“存入1000元,再获150元”……

        最近,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就能薅羊毛的消息,就像某多多的砍一刀一样挤爆朋友圈。这家银行开户拿50块立减金,那家银行直接发25块现金红包,这种诱惑犹如冬日里的一杯奶茶,没有雪中送炭那么炙热,但足以让人感到暖心。

        目前,杭州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里,既有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也有招商、广发、中信、民生、平安等多家商业银行。甚至,还有人列出了各家银行开户的薅羊毛表格,如发微信立减金,红包在30—50元不等,随机类红包最多达500元,如果往开通的个人养老金账户里存钱,优惠奖励则更高了。

        银行究竟怎么了?有知情者透露,个人养老金政策刚出来,人人都处于观望阶段,这时便是抢占市场的先机,各大银行拼命抢人开户,甚至还给每个业务员派指标。“跟当年银行花式营销抢食办理ETC的情况一模一样。”

        “卷”到什么程度?在某银行,从领导到员工,每人指标40户,每天在群里上报完成情况。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个人养老金账户具有“唯一性”。言下之意,经人社部信息平台核验通过后,每个人名下只能有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一旦选择一家银行开户之后,就再也不能“移情别恋”。

        每个银行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一旦客户开了户,就永久绑定,未来大概率往里存钱,带动一大批理财、基金、保险销售。当然,很多年轻人并没有被小恩小惠所动,认为自己交养老金的模式有点像一个短期不会被打破的小猪存钱罐,留给未来老去的自己开盲盒玩。

买不买,自己说了算

        国家为什么赶着这个节点推出个人养老金,背后逻辑与人口有关。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迎来一个高峰,当年出生人口超过了2900万。对比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可见当年这波数字之高。

        算算年纪,1963年出生的人如今正好退休,未来十年领取退休金的人数会明显增多。怎么办?财经作家叶檀说,不外乎三种办法:下调退休金、延迟退休和做大养老金“蓄水池”。第一个不可行,第二个是趋势,第三种最具争议。

        怎么正确认识个人养老金?记住下面三句话。

        买不买,自己说了算。个人养老金要不要缴,政府不会强制执行,买多买少也由自己做主,就跟买基金一样,心情好了多买点,心情不好少买点,但这玩意“限购”,每年最多只让买12000元。

        赚多赚少,自己做主。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钱,你每天都看得见,还能自己做主,比如买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不同的养老金产品,代表着不同的收益和保障,因个人需求而异,并非收益越高越靠谱。唯一的遗憾就是,这笔钱一时拿不出来,只能熬到退休。

        多条路,多个朋友。笔者作为两个“建设银行”的爹,必须告诉你一条真理:养儿防老,不如攒钱养老。当前主流养老有三类:社保、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尤其对于经常控制不住消费的人来说,逼自己存一点养老金还是有必要的。

        某种程度上,个人养老金和花呗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花呗、借呗等负债消费工具,是鼓励或诱导年轻人提前消费;个人养老金是攒钱理财工具,引导所有人省着点花和储蓄。至于怎么选择,看你自己。

值不值得买?

        好东西不一定适配所有人,值不值就看个人养老金的双重诱惑——“胡萝卜”和“正餐”。

        最直观的好处就是,个人养老金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也就是吊在空中的“胡萝卜”。年收入超过6万元,每个人都需要上缴个人所得税,但考虑到每户人家负担不同,出现了一项税前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房贷房租和赡养老人等,如今个人养老金也列入其中。

        假如你的年收入20万元以上,按照12000元顶格存入,可少交2000多元个税;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减税额度达到5000多元。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大伙可以对号入座去算一算。这好比商场的“满就减”,存12000减2000多,收入越高的人群减得越多。

        对于中产阶级来说,这个“胡萝卜”还是相当诱人的。但同时存在着一个制度缺陷,低收入人群本身就不需要缴纳个税,减税这项毫无吸引力,而高收入人群又不在乎那三瓜两枣。

        另外,个人养老金自带的储蓄理财属性则是一道“正餐”。很多人最关心的就是,每年存进去12000元,以后能拿多少退休金。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需要分类举例说明——

        比如个人养老金购买储蓄存款,那么每年的收益可能只有2%—4%,相当于你在银行办了一张长期存折。好处就是保本,坏处就是可能跑不赢通胀,最终可能就是攒了个寂寞。

        再如个人养老金买商业保险,那几乎相当于就是商业养老金。既然称之为保险,那就是保本保息,前期支付时间越长,最终获益越多,还能防止人生中出现的各种意外。至于利率嘛,不要有太多期待,市面上的很多稳健型产品保证利率在2%—3%之间。

        还剩下理财和基金这类选择。当前市场上的这类产品,基本上没有保本一说,利率随市场波动而变,可能买入的时候很高,过一阵子掉下来了,而养老投资往往是长期性,应该不至于亏损。因此,细水长流,聚沙成塔,但绝不可能出现一夜暴富。

        这道“正餐”,菜式不少,绝对管饱,低脂低卡,吃不吃呢,您看呐?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