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乌丹星:银发经济元年——从2024出发

来源:乌丹星之丹说养老 发布时间:2024-01-17
字号: [小] [大]   
来源:乌丹星之丹说养老 时间:2024-01-17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24年1号文《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如同2013年9月18日国办发的35号文《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3)35号〕一样,注定是中国养老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如果按照业内共识,2013年35号文,是中国养老事业启动的元年,那么,十年之后的2024年1月,国办1号文,注定就可以以“银发经济元年”的标志性事件,被载入史册

对银发经济概念的解读,国办1号文中,除了从经济学视角,明确是“提供产品或服务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客群维度”或者说是“市场维度”:老年人+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的人。老年人,按照中国法律,是指60周岁及以上的人;而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的人,则没有明确的国家界定?既可以指从参加工作之始,就开始准备退休的人,也可以说是40岁之后、60岁之前的人。自然,这个群体的数量,不但是巨大的,而且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解读相关产业与银发经济的关系:

一、房地产业与银发经济

二、旅游业与银发经济

三、制造业与银发经济

四、餐饮业与银发经济

五、健康服务业与银发经济

六、养老服务业与银发经济

七、社区服务业与银发经济

八、金融保险业与银发经济

九、教育培训业与银发经济

十、互联网科技与银发经济

如果用极简方式,浓缩一下银发经济的含义和目标,可以用“三层级”加以概述:

一层级:把为全社会14亿人提供的所有产品及服务,在“银发族”上,做一次细分;

第二层级:在细分的基础上,由“共性产品及服务”走向“私域产品及服务”;

第三层级:在私域产品及服务基础上,形成产业集群及标志性龙头企业。

由此自下而上发展层级的形成:

第一、可以清晰的看清中国银发经济的全貌,并相对精准的测算出市场总量及规模(真实数据而非拍脑袋数据);

第二、可以估算出银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及是否能确立为支柱产业?为国家资本及社会资本的投向指明方向;

第三、可以通过银发经济头部企业的上市,给出行业估值的基本准则和依据,从而推动整个行业有理有据、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房地产业与银发经济

中国房地产业的高光时刻已近尾声,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房子时代”的彻底结束。换言之,“房子”与银发经济,不但息息相关,而且大有联袂出场的机遇。

“以房养老”,是国际共识,并有无数国家的案例佐证。中国,更是“房产大户”,崇尚居有定所安居乐业,世代从未改变过。“以房养老”与银发经济的本质关系,就是: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把手中的固定资产变成流动资产;把房子变成手中的现金,去解决养老所需。从国际经验上看,以房养老有多种形式,不仅仅是把房产反向抵押给银行一种?大房换小房;城市改郊区;半自住半出租;改造共建养老组团、大型养老社区等。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8种以上与房产相关的养老模式。“房子”本身,就是银发经济最直接的机会。摆脱“房子的富人、现金的乞丐”,确保未来有足够的现金去支付月费有可能超过2万元的养老,除了房子,还有什么解决之道?

房地产行业,要想在银发经济中分一杯羹,业务转型是根本。转的过来,转不过来是其次。把对“房子”的认知,从放在“金融生态链”的属性,彻底改变为“服务生态链”的属性,是这种转型的底层逻辑。把仅仅造房子+物业,转变为:根据客户所需,让房子能“流动”起来,是核心。改造转让、换房改房、出售出租、分时使用、功能转化。传统中介,接的是陌生客户,干一票是一票。而房地产企业的业主客户及老带新客户,是一直跟随企业成长发展的见证者、共创者。房企有责任有义务,持续为自己的忠实客户服务到底。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琐碎而不易赚钱,属高难度转型,一般房企很难做到。但是,因为难,又是未来的刚需,所以才有通过华丽转身拉开距离的机会?

除了存量房产的机遇外,房地产业在大型养老社区、酒店式老年公寓、全龄社区的开发建设上,也同样存在机遇。未来50后60后的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离开市中心,选择进入近郊大型养老社区,会提早布局好自己失能后照护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虽然目前此类养老地产项目,由于会员制所限或废除,企业难以收回前期投资而不被看好。但是,关上一扇门,必有打开一扇窗的理由?养老地产或康养重资产项目Reits的出台,应该是早晚的事。从目前基础公共设施等与养老资产相似的、已出台的Reits看,此类重资产投资,前景依然被看好的,只是周期会比较长而已。拿得下、守得住,运的好,未来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二旅游业与银发经济

《环球旅讯》2024年1月16日,发表了一篇文章:“失去三十年”的日本旅游:消费降级,何以改命。编者给了一句话:中国旅游,可以摸着日本过河。

文中阐述,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的崩溃使得国民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从1992年到2022年,三十年间,日本GDP的复合增速仅为0.5%,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迅速下降,旅游消费随之一路下滑。之后,日本旅游消费出现了两个鲜明特征:

第一、年轻人旅游频次、出行半径、过夜旅游的比例持续收缩,逐步退出了旅游消费主力人群的位置;而65岁以上老年人的旅游平均消费,明显上升并保持在高位运行。银发经济在日本旅游市场上,具有更显著的效应;

第二、出境游减少,入境游增加。由于出境游的持续低迷,日本政府确立了“观光立国”的引入战略,用各种活动吸引国外游客,以填补其国内市场的萎靡不振。2010年到2015年间,入境市场迎来了大爆发。入境旅游消费收入增速近30%,居世界前列。

日本旅游业的变迁,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第一、平价出行、大势所趋。消费降级,而不是升级,是经济周期中不可避免的趋势。消费降级,不等于不消费?高成本下,还要坚持高品质、不提价,就是这个周期的考验;

第二、经济越冷,娱乐越燥。经济学里有一种“迪斯尼效应”:经济越是萧条,失业人数越是上升,假期越是延迟,迪斯尼的客人就越多,随之娱乐业也会越发达。甚至有些主题公园、游乐园能够成功实现“逆势提价”。这一点在日本旅游的历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消费分化、火中取栗。在酒店业、高尔夫球场等中高端消费场所持续低迷下,仍有部分项目逆势而上,业绩保持领先。成功之道,在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细分客户并坚持高品质服务不降级。

当然,日本经验,不代表中国可行。但至少,证明了旅游业与银发经济的关系。2023年的东方文旅、淄博烧烤、冬季哈尔滨的火爆,也都在验证着中国旅游市场的“火中取栗”机遇。

另一方面,旅游业与银发经济的关系,不仅仅是停留在“游”的层面,未来更是在对“居”的期许。对于60岁以上的群体而言,“先游后居”、“边游边居”、“游居穿插”、“以居带游”等多种形式及内容的诉求会越来越高。

目前市场的痛点在于:产品力不够、深度服务欠缺。“重产品、轻服务”;“重速度、轻深度”。有客户的,没资源;有资源的,缺客户。供需双方,仍未能在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层面达成共识。这个市场也刚刚起步,未来空间及潜力巨大。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