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深读|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的中山探索

来源:南方Plus 发布时间:2024-01-16
字号: [小] [大]   
来源:南方Plus 时间:2024-01-16

  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养老事业关乎老年群体的美好生活,是民生保障体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山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超39万人,占8.87%。中山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报告(下称“全会报告”)提出,要构建全周期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生育、养老、教育、医疗体系建设。

  如何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是中山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今,这个难题在中山有了许多解决方式和新的探索。1月11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到东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港口镇敬老院调研养老服务工作,详细了解基础设施、功能配置、运营模式、服务保障、覆盖范围等情况。老人们可以参与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接受医疗康复服务,在长者饭堂用餐享受优惠补贴。

  社工资源有限,老人人数众多,如何挖掘更多社会资源助老?如何使得区域养老服务更加专业?智慧养老产品众多,但后续服务链条是否完善?近年来,中山积极探索“初老养老老”服务模式,链接更多社会资源,引入第三方专业社工机构,搭建功能齐全的智慧养老平台。

  应对39万人的“银发潮”,中山逐步打开城市的民生结,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过渡。

  一次“初老养老老”的探索

  “初老养老老”模式,在中山遍地开花。

  “我还不是很老,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别的老人,我很开心。”72岁的谭姨是西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名义工。她在中心的培训和安排下,常常和社工一起去看望孤寡老人,为其提供帮助。该中心借助多元服务,引导鼓励健康、相对年轻的长者参与养老志愿服务。

  “初老养老老”的互助式养老服务在中山并不是特例。社工数量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社工队伍外挖掘更多社会资源,为助老事业锦上添花?南区街道组建了三色长者义工队、兜底服务联络员队伍,一些感兴趣的长者有了志愿服务平台。

  火炬开发区联富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招募社区65岁以下身体健康的“活力老人”充当互助员,协助中心开展助餐、上门巡访、安全隐患排查等服务,并且发掘有特长的长者组建互助教师团队,开设绘画、书法、舞蹈、歌唱等丰富多彩的老年学堂。

  在“博爱100”等系列爱老助老志愿服务项目中,除了青年志愿者,“初老”志愿者越来越常见。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仅发展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难免单一。除了需要照顾孙辈的长者外,健康低龄长者退休后大多无事可做。而投身志愿服务,赋予了他们新的人生价值。

  目前,中山各镇街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推动组建“五社联动”养老服务队伍支撑体系,积极探索“互助+养老”“党建+养老”“文化+养老”等养老服务模式,多渠道、全方位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

  其中的互助式养老模式,主要体现为政府引导,发动“初老”自愿参与志愿服务,搭建起“日常入户”+“多元活动”的脉络,结合各类主题,服务“老老”。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差的,低龄志愿者向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比如西区街道“给你一个家”友邻互助计划,动员社会力量,实现“互助式”养老,挖掘社区义工和热心邻里,组建友好互助义工队,以固定配对的形式,参与义耆相伴、入户庆生和快乐厨房服务,推动社区邻里互助,以“小家”带动社区“大家”。

  我国一些养老院“没人住”是困扰创始人的主要难题。这与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有关,入住养老院被普遍视为家庭养老的失败。而互助养老在我国有深刻的文化传统,素有“不独亲其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论述。城市养老服务体系更为多元发达,但“陌生人社会”互助组织的难度大。中山的互助养老实践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动志愿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顾虑。常见的中山互助式养老典型类型有亲友互助、邻里互助、结对互助等,首要讲究“近”。成员间住得距离近,相互了解,方言相同,更有利于开展志愿服务,关系稳定长久。

  一场“专业化”的革新升级

  术业有专攻,中山养老事业正进行一场“专业化”的革新升级。

  在港口镇,该镇敬老院不断完善各项设施设备,改善院内环境。2023年,港口镇敬老院获评广东省三星级养老机构。

  在火炬开发区,联富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积极链接社会慈善资源,联动社区卫生站、药房等为老年人义诊;联动律师事务所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讲座。

  在东区街道,通过专业社会组织、双百社工的专业引领,东区培育了一批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骨干,聚焦服务实践活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和助老等多种公益服务。

  不少镇街不断完善养老服务,链接更多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专业社工机构,培育专业骨干,开展各类助老项目。此外,各镇街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助餐、保健康复、上门家政等一站式服务,已完善“中心+站点”与“阵地服务+上门服务”相融合的综合养老服务网络。

  中山在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道路上,服务越来越全面,越来越专业。2023年,中山发力“香山长者饭堂”建设,在关注长者们的幸福“食”光上,尤其如此。

  香菇滑鸡、客家豆腐、香芹炒木耳……临近中午,一份份热气腾腾的家常菜摆放在餐桌上,阵阵饭菜香从东区街道竹苑社区金龙横街“邻舍耆善”飘出。近年来,东区街道聚焦辖区内长者“舌尖上的幸福”,实现“香山长者饭堂”11个社区全覆盖。

  “这里干净卫生,饭菜好吃,还很便宜。很感谢政府提供这样的场地给我们老人,这份关怀让我们心里甜滋滋的。”92岁的梁伯家住小榄镇肥仔健新市店香山长者饭堂附近,每天几乎都会到这里用餐,一天两餐都在这里解决。

  全会报告提出,要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深化香山长者饭堂建设,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救济工作,让博爱精神充盈城市。

  在深化香山长者饭堂建设上,中山借助“中山智慧养老平台”,为长者就餐提供便利,实现专业化管理。工作人员提前将就餐的长者个人信息录入到“中山智慧养老平台”。长者用餐时,工作人员只需使用小程序扫一扫长者的脸,即可知道老人的优惠类型,方便进行优惠结账。

  科学地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的功能、培养养老专业人才、打造智慧养老平台等,均是中山养老事业专业化的有效探索。

  一个没有围墙的“智慧养老院”

  用互联网的“砖头”,中山正在搭建一个没有围墙的“智慧养老院”。

  张婆婆是一位困难高龄老人,工作人员为她安装了智慧健康监护设备,设备检测出张婆婆存在呼吸紊乱、心率浮动较大等异常情况,系统就会立刻发送预警,服务方根据情况启动相应服务。这便是中山市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平台的一大功能。通过安装睡眠监测仪、智能红外探测器、智能燃气报警器等无感监测设备,平台自动采集和分析监测数据,智能识别及发送警报。

  智慧健康养老,智能产品是基础,关键靠服务。如果产品能够报警而无线下服务响应,那智慧健康养老就成了伪命题。

  平台解决了这个痛点。该平台涵盖了为老服务、老年用品、服务预约、养老地图、健康管理、预防照护、养老资讯、热门活动、适老化改造、惠民服务、服务评价等功能,实现“一键预约、服务到家”的快捷方式,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居家安全健康监护、应急援助和主动关怀服务。如果老人有需求或者有突发事件,市智慧养老调度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会立即启动相应服务措施,及时介入。

  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中山正在搭建一个没有围墙的“智慧养老院”,进一步实现养老服务资源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健康养老要促进服务的整合、资源与需求的对接。单靠一个企业、一家单位是做不到的,相关社会资源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协调设计。这个协调,不局限于一座城,可以实现跨境携手。

  全会报告提出,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扩大养老育幼优质服务供给,联合香港做优做强高端养老项目。香港应对老龄化时间长,行业成熟,其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人才培养及养老服务体系颇有经验。但香港土地紧张,在香港要有效解决养老问题的难度较大。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跨境养老,成了不少香港老年人的新选择。未来,中山或将成为港澳养老“后花园”。

  “要加强与港澳养老服务方面合作。”郭文海提出,充分发挥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和五桂山山清水秀的生态禀赋,打造医养结合的高端养老服务项目,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条件。

  没有一个完美的制度,一个高端的养老项目,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座城市的养老问题。但这不妨碍中山不停地探索。

  “让所有老年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探索仍在进行,美好依旧值得期待。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