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流动老年人口社会融入的研究状况及展望

来源: 人民论坛网 发布时间:2023-09-05
字号: [小] [大]   
来源: 人民论坛网 时间:2023-09-05

人民论坛网作者:项丽萍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大规模流动背景下,我国流动老年人口的规模日益扩大。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8.7%,人口老龄化在不断加深。而在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60岁以上流动人口数量已达到 1372多万人,约占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总人口的5.5%,占全部流动人口比例的5.1%,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新型城镇化推进以及独生和少生子女家庭的父母逐渐步入老年,可以预期更多的老年人将会加入到流迁队伍中。与一般的流动人口相比,老年人由于身体衰退、能力下降、社会适应力减弱等原因,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社会隔离风险,是流动人口中亟需关注的弱势群体,解决其城市社会融入问题尤为必要和紧迫。这既关乎老年民生、民权和民意,也关系到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的走向。

国内外对流动老年人口的研究

国外文献大多数研究是对老年人口的迁移影响因素、迁移方向、迁移原因的研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家庭结构与支持、经济和社会资源、住房拥有情况与社区因素等被认为是影响老年人发生流动迁移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国外退休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通常是从大城市迁往小城镇,从生活成本高的地区迁往生活成本低的地区,从气候寒冷的地区迁往气候温暖的地区;西方的老年人退休后的迁移主要是为了寻找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宋健,2005)。

国内对于流动老年人口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起源于2002年。2011-2016年,研究重点集中于流动老人流动成因及影响因素。2016年以后,流动老人的心理健康、幸福指数、生活满意度等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越来越多。近年来,流动老人的社会保障、异地就医等问题又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关于流动成因,有一部分老年人流动到大城市是为了帮助子女照看孩子和照料家务(孟向京,2004;苗瑞凤,2012;王世斌等,2013),也有一部分老年人是子女邀请来的(苗瑞凤,2012)。有学者指出,老年人口的流动基本上是个人和家庭理性考虑的结果,流动者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地域因素是决定老年人口是否流动的三大主要动因(孟向京,2004)。早期研究认为,大多数迁入或者流动的老年人口属于被抚养人口(周皓,2002)。而近些年对于流动老年人口的看法却发生了变化,流动老年人口更多地是以“照顾者”而不是以“被照顾者”的身份出现(苗瑞凤,2012;王世斌,2013)。靳小怡(2017)研究发现,流动老人的隔代照料行为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老人隔代照料强度的增长会降低其生活满意度,而男性老人照料强度的增长会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李芬(2015)指出流动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客观存在要求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范围,将流动老年人包括在内;为流动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服务、法律服务、社会保险服务与就业服务,同时要及时调整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间关系。社会保障方面,祝银(2010)指出北京流动老年人受户籍及社会政策等限制,不能维持流出地的福利水平,也不能享受北京市老年人的福利待遇。

国内外对流动老年人口社会融入的研究

国外关于流动老人社会融入的研究主要围绕老年移民者的社会融入问题。Minkler(1999)将伦敦东部的本地白人老人与移民老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移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普遍偏低,造成的原因可能是移民老人陷入了社会角色缺失的困境,面临着经济条件困难、身体状况不佳等问题。Gonzalez(2001)通过对墨西哥裔美国老人的研究,探讨了移民老人、社会融合以及抑郁症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抑郁症的高频发作与移民老人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移民带来的文化障碍问题均存在很大关联。Treas(2002)通过对28位跨国老年人的深入访谈研究发现,为靠近子女而迁移至美国的老年移民,尽管已高度融入其代际家庭,但他们对在美国的生活仍表示不满。并且由于种族隔阂、语言隔阂等因素,加剧了老年人移民融合的难度。Torres(2008)将长期移民的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移民时间的长短对移民老人的社会融合产生影响,移民时间越长其融入美国社会的程度更好。

国内学者对于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讨论了流动老人社会融合存在的困境、测量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王承宽(2016)通过与流动老人的深度访谈,总结得到流动老人在社会融合过程中面临的阻碍有以下几点:繁重的家务劳动、贫乏的精神生活、错位的家庭关系、人际交往困难等。李芳和李志宏(2016)指出了老年和流动是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障碍因素,从流动老人所处生活空间的角度分析,从心理认同、家庭融洽、社区融合、区域适应、制度包融五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测量指标体系。周红云和胡浩钰(2017)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对社会融合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情感支持,其次是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支持和医疗服务支持,再次是政府提供的老年福利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胡雅萍(2018)等学者基于扎根理论,运用Nvivo软件,总结得出影响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因素包括四个方面:个人、家庭、社会支持、政策保障,并建构起影响流动老人社会融合的要素模型。彭大松(2020)则根据深圳、贵阳两市流动老人城市融入专项调查数据,从家庭、社区以及保障性资源三个方面对家庭化背景下的流动老人城市融入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国内外流动老人社会融入的研究较少。国外流动老人的研究对我国研究流动老年人口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国内关于流动老年人口的研究偏少,一方面是因为流动老人在流动人口大军中所占比例较低,不是流动人口的主体;另一方面,由于流动老年人口已经完成了生命过程中的生育阶段、就业阶段以及受教育阶段,因而被作为没有特殊问题的一类人而受忽略。

在研究数量方面,目前学术界对流动老年人口的研究远不及对劳动力流动人口、流动儿童的研究。为数不多的关于流动老年人口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描述流动老年人总体特征、迁移模式、生活情况、社会保障等方面,社会融入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另外有几篇散落在“老漂族”“随迁老人”等群体的社会融入研究中。总的来看,研究零散、不成体系,不够细致深入。

在研究内容方面,“社会融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目前对流动老人社会融入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还不明确,由此建构该概念的测量指标体系尚不统一,需要综合地考查社会融入的不同侧面、融入与接纳的双向互动。

在研究视角方面,目前有关流动老年人口社会融入研究,都是从流动老人角度进行资料收集、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的,缺乏从城市社会为主体的角度进行研究。需要从流动老年人口和城市居民两大主体、从融入与接纳双重视角进行研究。

在研究方法方面,由于目前关于流动老年人口社会融入的研究很少,或采用定量或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需要将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未来研究思路与框架

对流动老年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扩大社会融合理论的研究对象,检验和补充现有的社会融合理论对维度和指标的建构,进一步完善社会融合理论,丰富流动人口以及老年社会学理论。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以社会整合理论、同化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等理论视角为支撑,通过对流动老年人口、城市居民等人群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收集相关行政部门、城市社区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流动老年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状况、过程、途径等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估,并从社会结构性因素、家庭因素及个人因素分析其原因。对城市居民接纳流动老年人口的意愿、行为、观念和价值取向等进行客观、系统的描述,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流动老年人口社会融入与城市社会接纳之间的关系。最后就提高流动老年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动力与能力、促进城市社会对流动老年人口的接纳进行公共政策分析。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研究框架:

(1)流动老年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研究。具体从经济融入、文化融入、人际融入、心理融入等多个侧面对流动老年人口的城市融入状况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并对融入的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

(2)流动老年人口的社会融入影响因素研究。从社会结构性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因素三方面对影响流动老年人口城市融入的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社会结构性因素包括户籍、社会保障、流入地社会文化环境等;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与规模、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个体因素包括流动老年人口自身社会人口特征、流动经历、社会经济地位等。

(3)城市社会对流动老年人口的接纳状况研究。具体从相关行政部门的制度层面接纳(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对流动老年人口的包容性)、城市居民的人际层面接纳(接纳意愿、行为、观念和价值取向)等多个侧面客观、科学的评估接纳状况。

(4)城市社会接纳流动老年人口影响因素研究。从社会结构性因素和个体性因素两方面对城市社会接纳流动老年人口的原因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社会结构性因素包括流入地城市相关制度、文化等因素;个体性因素包括城市居民自身社会人口特征、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关系网络等。

(5)流动老年人口城市融入与城市社会接纳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构建模型,揭示城市社会的制度接纳、人际接纳与流动老年人口经济融入、文化融入、人际融入、心理融入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流动老年人口自身社会人口特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6)支持、服务流动老年人口社会融入的策略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去解答如何提高流动老年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动力与能力、如何促进城市居民对流动老人的接纳这一现实问题,从如何制订科学的社会政策和实施有效的服务项目来支持、帮助流动老年人口社会融入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项丽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流动老年人口的城市接纳与融入研究”(项目编号19NDJC394YBM )的成果】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